普法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在线

运城垣曲:“法援之风”吹遍山乡绿野

发布时间:2022-08-20 人气: 来源:

“国家法律援助法,去年通过已下发”“保证和谐和稳定,应援尽援不走样”……朗朗上口的“垣曲镲”,土生土长的乡土曲调,让普法内容更接地气。
7月27日,“三晋法援基层行”采访团一行来到舜乡垣曲,从长直乡鲁家坡村的农村法治阵地、到退役军人的暖心驿站、再到垣曲法律援助中心,一路探访,一路感受着“法援之风”吹拂着这个全国绿化模范县。
图片

垣曲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内设置的法援工作站,让退役军人遇到法律困惑就能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三官一律”来服务
农村法治有阵地
站在鲁家坡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大门口,墙面上悬挂着垣曲法律援助公示牌,有工作人员的名字、电话和主要工作职责。
“法援相关工作都会上墙公示,人人还配有红底证件照,方便乡民们一看就清晰明了找的是谁、办什么事。”鲁家坡村村委会主任鲁增俊告诉记者,由于是两个行政村合并,现在的鲁家坡村人口较多且居住分散,在实践过程中便形成了网格化的管理架构。
就这样,全村9个居民组共形成16个片区。“依托网格化管理,积极发挥网格员和‘三官一律’相互配合作用,网格内出现矛盾纠纷时,网格员信息返回后,我们会指派律师深入网格、走进农户,与其他部门一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在长直乡党委书记梁鹏看来,“网格吹哨,律师报到”再加上法官、警官、检察官队伍,这种合力模式为法治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大动能。

“暖心驿站”护权益
退役军人有保障

每周二,在垣曲有专为退役军人开放的“法律援助日”。驻场律师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为来访退役军人及家属反映的各类诉求给予现场解答。

“这个法律援助站2020年挂牌成立,为全县退役军人服务。这里是我们离开部队最亲近的家,有啥问题都可以来这说一说、找帮助,涉及较多的有征地拆迁、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退役军人安红星介绍道,站里像他这样的志愿者大概还有十二三个。
“一些退役军人在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便会走进这里寻求解决方法,我们县有很多人获得了法律援助实实在在的帮助。”安红星告诉记者,军人军属作为扩大法援服务的惠及面,身为志愿者的他们也定当为维护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作出自己的贡献。

横纵交错织网络
打造法援服务圈
“我真的没想到这个赔偿款还能要到,特别感谢为我提供援助的律师,为我的事跑了一次又一次……”情到深处难自抑,受援人姚志坚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坚强。
2020年9月的一天,姚志坚如往常一样骑摩托车上班,不幸地是他遭遇了车祸,导致工伤十级伤残。可所在单位仅对医疗费进行了报销,其他赔偿杳无音信。漫漫讨要赔偿款的路,让姚志坚身心俱疲,偶然间得知法律援助,他就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般燃起新的希望。
几经波折,在垣曲县新城镇法律服务所律师吉玲玲的争取下,姚志坚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拿到了他讨要长达一年之久的赔偿款108414.57元。
“这是一起典型的农民工工伤赔偿纠纷案件,基层法律援助工作者要充分考虑受援人的特殊性,通过和解以及申讼的方式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垣曲县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李颖认为,法律援助针对的服务八大类群体是切实符合实际的。
依托法律援助中心服务窗口,打造基层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站。垣曲县法律援助中心“横向”是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机构主动加强同法、检、公和信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涉法信访案件及时提供援助。
“纵向”是通过县法律援助中心、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联络点,健全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将法律援助的受理窗口前移,方便乡村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
目前,全县71个行政村、26所学校、8个企业共建立了105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在11个乡镇和信访、残联等19个行业共建立了3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

来源:省法律援助中心、

山西法制报、山西经济日报